亞伯拉罕被經常稱為信心之父,但撒拉其實也舉足輕重,因為夫妻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一體的。撒拉作為一個妻子,不只對亞伯拉罕重要,對整個亞伯拉罕的家族每個人,都有著深遠的影響。亞伯拉罕聽見 神對他說話,就離開吾珥。但假如撒拉跟他一同上行,卻沒有同樣高度的信心,不信亞伯拉罕所聽見的應許,自然會跟亞伯拉罕拉扯,可能抱怨、爭吵和關係破裂。就像羅得的妻子貪戀世界,會不斷影響羅得,使羅得無法聚焦和在屬靈上得到幫助,反而成為一股阻力。
Read More神的顯現對亞伯拉罕來說,帶來了好消息。對羅得來說,卻帶來了壞消息。這讓亞伯蘭一家的上行之路,出現了不同的結果。亞伯拉罕和羅得都一同離開吾珥,上行到迦南,但卻因為牧羊的紛爭就分道揚鑣。亞伯拉罕仍舊住在帳篷裡,等候和跟隨神的指示;而羅得則為著更富裕的生活,遷到所多瑪,住在房子裡。
Read More這週主題是「לֶךְ-לְךָ֛」,意思是你要為自己而離開。亞伯蘭的世代都以宗族為部落,當時不僅巴比倫的大環境有影響力,也影響亞伯蘭的宗族和父家,而如果他繼續身處在裡外都拉扯的環境下,神的國度就難以實現。因為亞伯蘭所做的,不僅是外人不明白,連他的宗族都沒有這樣的啟示,最後他的伯叔舅姨可能對他的決定指指點點,甚至給他下指導棋,因此亞伯蘭必須終結這影響,決心離開,才能擁抱新的生活。
Read More當全人類走向墮落時,世界分成兩個譜系,一個是該隱下行的譜系,一個是塞特上行的譜系,挪亞傳承了塞特譜系而來的敬虔。我們可以看到以諾與 神同行三百年,什麼是與 神同行呢?與 神同行就是熟知 神的法則,且能夠隨時調整自己,來配合 神的步調,才能同行。以諾在與 神同行時,領受了啟示,曉得 神要顯現的救贖計畫。
Read More如果我們只是手裡拿著種子,是看不出裡面蘊藏一棵樹的生命,所有豐富的內涵都被包在其內,而這棵樹是否能夠強壯、豐盛、華美、繁茂,不在乎種子多大顆,而是在乎它被種在什麼法則裡。一棵樹種在沙灘還是高山,種在熱帶還是寒帶,種在什麼特質的土壤,吸收什麼品質的水,有多少光照的時間,身旁動植物生態是否助於它生長,是這些法則決定了它長成怎樣的樹。
Read More希伯來語開啟兩件最重要的事物,第一是,神的聖約;第二是,希伯來人的心靈。這是萬國語言都無法取代的,它好像是維度更高的語言,除非使用它,否則這兩件事物都是封閉的。猶太人看聖經有四個層面,翻譯的語言只能停在第一層,字面的意思。除非用希伯來語閱讀、理解,否則另外三層在其他語言裏是無法成形、無法連結的。
Read More在起初 神用說「話」創造了天地,講的「話」就是希伯來語。在猶太思想裏,神是先創造希伯來語,才創造天地,而 神跟亞當講話也是用希伯來語,整個人類的譜系都是用希伯來語一直到挪亞之後,而在巴別塔時代被變亂,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。
Read More希伯來語是怎麼消失的?是因為猶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,受到外邦人的反猶壓迫與同化,甚至有國家政策禁止猶太人使用希伯來語,燒毀了許多希伯來書籍與文本,使猶太人在文化上屢受重創,但因為聖經原文是希伯來語,因此猶太人只在宗教上保留下古希伯來語,懂古希伯來語,而口語化的希伯來語就慢慢消失。
Read More本週妥拉主題 " עֵקֶב " 中文翻譯為 " 果然聽從 " 。本篇內容主要描述, 神曉諭以色列民,若他們果然聽從 神的典章,謹守遵行 神的一切命令, 神就會照著祂向以色列的先祖所起的誓,守約施慈愛,使他們昌盛、蒙保護又有能力得地為業。摩西重敘過去以色列百姓在曠野拜金牛犢,抱怨、爭鬧、悖逆 神,來提醒以色列民記念 神的寬容與忍耐,務要敬畏 神,遵行祂的道,愛祂、盡心盡性的事奉祂。
Read More我們可以從節期來理解回歸,因為節期是為了回歸而設立的,我們可以看看三大節期是如何被設立的,首先是從出埃及開始當天是逾越節,然後經歷七七節 (也叫五旬節,原文是週複數,七七節是比較好的翻譯),最後進入在住棚節。這三大節期第一次揭示和應驗,就是在回歸的路途上, 神刻意帶以色列親自去經歷三大節期的內涵,這特要作為未來大回歸的預象。
Read More回歸不是只發生在現代,我們需要從聖經裡的回歸來進一步理解,揭示出它的脈絡。聖經第一次記載的回歸事件出自哪呢?是創世記的挪亞方舟,萬物上行到方舟那。在那世代明顯的徵兆中, 神原本也期望有人可以上行到方舟,但卻沒有,那世代只有挪亞一家得救。
Read More首先我們要先理解「回歸」是什麼?回歸就是上行,在猶太思想中,就是上行到以色列地,或說上行到耶路撒冷,第一是從屬靈的低點攀升到屬靈的高點,第二是一個人從某地上行到以色列地的過程。而回歸以色列,簡單講就是指居住在列邦的猶太人,移民回到以色列地。
Read More